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第二届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

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14: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会)联合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纵横》杂志社承办的第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会)联合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纵横》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论坛上半场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会)副院长郭连强研究员主持,下半场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研究员分别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东北三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专家学者40余位参加。

郭连强表示,这次论坛由于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加盟,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举办这次论坛,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论坛演讲及报告人既有社会科学专家,也有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的专家。通过这次论坛,更好实现了地方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提高了地方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水平,进而提升了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的层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研究员为论坛作主旨演讲。

叶兴庆演讲的题目是"现代化后半程的乡村振兴"。其核心观点如下:首先,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关键节点的战略选择。我国现代化前半程体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体制,后半程则包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产业特性、非农产业集聚、人口规模不经济和年轻一代渴望城市生活等因素,使得乡村趋于相对衰退;其次,要多渠道释放乡村多元价值。新时代乡村新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即乡村从生产空间转换为生活空间、乡村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传统习惯在乡村的延续以及中国人的故土情结。同时,乡村新价值的实现需要支付能力、通行能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政府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乡村新价值最终通过市场实现,例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及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再次,要多维度促进城乡深度融合:一是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耦合互动;二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三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四是促进城乡生态共建共享、命运与共。

杜志雄的演讲题目是"县域产业振兴应运用好六大产业演化规律"。其核心观点如下:人气是最大的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第一大要素是人,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制约是人的制约;其次,资源和要素流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价值的大小,更决定其服务的产业的拓展能力;第三,产品和服务流通半径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市场空间和价值增值幅度的大小;第四,(特色)产业(品)发展的好坏、竞争力大小,日益决定于由"卖"产品和服务向"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转化力度的大小。"十四五"时期要将卖产品和卖产品生产过程相结合,产品出路才会更广,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最大化;第五,产品(业)发展效益,根本上体现为产业融合程度(广度、深度)的大小;第六,生态、绿色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基因和灵魂。此外,杜志雄还介绍了中国农业"八化"特征的演变,即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业生产生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农业运作资本化、农产品营销品牌化、农产品加工工业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农业产业组织化。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李伟华处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遥研究员,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祝国平教授,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帅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张秀娥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主题聚焦"促进东北三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展望""贫困与扶贫:理论、实践与思考""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



上一篇: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值不值得低分考生报考?
下一篇:吉林市高质量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