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05/20]
TRIZ理论在高校“双创”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学生”三方联动共同发力。虽然,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纷纷开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学生”三方联动共同发力。虽然,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纷纷开设了“双创”课程,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学生参与“双创”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但在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仍面临“双创”导师缺乏、“双创”课程单一、“双创”孵化基地少且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有助于高校转型升级,培养立德树人的大学生。将TRIZ理论运用在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中,能有效推进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强化大学生的“双创”意识,提高大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分析一篇或多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流程大致为:
缺硫矫正技术:柑橘缺硫时,可施用石膏和石硫合剂残渣,也可叶面喷施硫酸盐溶液,如0.3%硫酸锌、硫酸锰或硫酸铜等。对有机质贫乏的酸性红壤柑橘园,除每年应增施一定量有机质肥料外,还应施用石膏。石膏用量为每亩60千克。对有机质缺乏的石灰性或碱性盐渍土壤,可结合有机肥料施用硫黄粉,一般每亩面积1次可施硫黄粉15-20千克。
1 TRIZ 理论的内涵
TRIZ是由Genrich S.Altshuller创立的一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面向人的系统化的科学方法。TRIZ理论有分割原理、抽取原理、局部质量原理、多用性原理等40个发明原理,有11个分离原理,3种分析工具:物场分析法、冲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1]。TRIZ理论最初服务于军事部门,依托TRIZ 理论有助于创新军事行业的发明方法。TRIZ理论中的ARIZ 算法简化了思考过程,突破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应用TRIZ理论能有效把握问题方向,挖掘问题的根源,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使得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加快。TRIZ理论认为无论是产品设计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都需要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进行演变。TRIZ理论提出从一个技术领域中总结的规律,可以应用于新的技术领域的开发,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益。TRIZ理论归纳48个通用参数,其中将31个商用参数、76 标准解、科学效应知识库、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多种工具进行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各种冲突、矛盾,进而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实现功能最大化。如图1所示。
图1 TRIZ体系结构
2 高校应用TRIZ理论进行“双创”教育的研究现状
TRIZ理论经过近六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各个领域内,都能找到应用TRIZ理论的身影。我国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在TRIZ 理论的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仅仅停留在对TRIZ理论进行宣传和推广层面,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局限在生物、化工等技术领域,在高校管理与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2]。具体表现在高校KAB课程开设不足,SIYB 培训较少,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双创”教育课程严重不足。为了解各高校KAB课程开设情况,本文选取了福建省1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就学生是否了解本校有开设KAB课程、SIYB 培训课程、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双创”课程,是否有参与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自身是否对这些课程有需求等问题,发放5 00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 900份,问卷有效率为98%。经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2.1 应用型本科高校KAB课程开设不足
KAB即创业基础课,调查结果显示,不了解本校是否有KAB课程的学生达55.6%,没有参与过KAB课程的学生达75.36%,然而,学生对KAB课程的需求达到46.86%。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引进上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吸引更多重点大学的“双创”导师加入到本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中。同时,依托“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模式,由企业实践性“双创”导师担任高校“双创”教学教师,给大学生开设“双创”课程,补充校内创业导师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大对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通过“校外引进人才+校内骨干教师培养”的模式,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导师队伍数量,扩大创业导师的队伍结构,以优秀的创业导师建设,来带动高校“双创”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重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2.2 应用型本科高校SIYB 培训缺乏
SIYB培训是比创业基础课(KAB)更深的课程,其对培训教师的资历要求更高,SIYB 培训大多是以面向社会的小型企业为主,帮助小型企业的员工提升其组织管理与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不了解本校是否有SIYB 培训课程的学生达76.6%,没有参与过SIYB 培训的学生有77.66%,学生对SIYB 培训的需求达到 26.88%。
在国外高校,对各年级的学生,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双创”课程,分年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图2所示。然而,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有开设诸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双创”课程,对于大三、大四等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就缺乏“双创”课程的开设。然而,高校大学生“双创”课程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既定的目标,应该将培养计划与教学过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融入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同时对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教育也要有所涉及,不能缺位,设置不同的“双创”课程,这样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时效性,学生接受度不高,教育效果弱化。
2.3 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双创”课程开设严重不足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高校大部分学生希望“双创”课程设置与其专业相结合,但因高校“双创”师资的缺乏,“双创”教育主体自身经验不足,上课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双创”课程结合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高校中理科与文科学生所学课程、培养方向不同,同一个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也不同,同一个学科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层次也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分类开设个性化的“双创”课程,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双创”教育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双创”通识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面向部分学生的“双创”辅修课程(创业管理与实战);“双创”实践活动课程(互联网+比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等)。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参与过的学生达71.6%,并不是很了解“双创”课程的学生有72.26%,但是,学生希望自己专业能与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相结合的有78.86%。
3 应用型本科高校运用TRIZ理论进行“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高校将TRIZ理论应用于“双创”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多数高校对于“双创”教育概念比较模糊,高校“双创”课程教学的教师,依旧用传统讲授式方式,对学生进行“双创”理论知识的传授,单纯地告知学生创新创业就是简单的创建公司,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地培养。由于教师“双创”教学效果弱化,学生无法对“双创”教学产生兴趣,“双创”教育达不到既定的效果。因高校、教师、学生三方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三方都不敢大胆去创新,尝试将TRIZ理论运用到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中,学生接受度也低,这使得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发展速度缓慢。
TRIZ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将TRIZ理论应用到高校的“双创”教育中更是少之又少,应用型本科高校中TRIZ理论型与实践型师资更是严重不足。缺少TRIZ理论师资,很难将TRIZ理论很好地运用在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上,去有效指导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纵观我国高校,因缺乏TRIZ理论的师资,不能将这种新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很好地应用在高校的“双创”课程教学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双创”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就业办等人员构成,这些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经验式教学,其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严重制约了高校“双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
3.2 高校“双创”课程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课程教学仍然采用这种被动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很多教材都是学校教师自己编写,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并不彻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使得高校“双创”课程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学生很难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弱化,达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要素指重创新创业课程、强TRIZ师资、设项目(创新创业)。一循环指高校、学生、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育人模式。高校要应用TRIZ理论,以三要素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注重校企共建联合开设“双创”课程[4]。同时,学校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TRIZ理论教师,构建学校+企业的双导师制度,扩大TRIZ理论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最后,依托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双创”实践载体,锻炼大学生能力,遴选有特色、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培育,带动“一循环”,构建“双创”教育改革新模式。
3.3 高校TRIZ理论师资力量薄弱,制约“双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交叉道口增加导致各类交通事故增加,部分中小城市将市域内的干线公路改造为城市快速路,严格控制快速系统上车辆的出入。该形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城市环线的改造。例如,江苏常熟市三环快速路等。
图2 国外高校创业课程组成
3.4 高校各年级“双创”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SIYB 培训课程开设缺乏,学生对SIYB 培训课程极其不了解,学生参与SIYB 培训课程学习的热情低,需求也低。这可能与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与社会接触的较少,认为SIYB 培训课程主要对企业人员有效果,对自身作用不大的观念有关。
4 基于TRIZ理论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
4.1 三要素带动一循环,构建“双创”教育新模式
通过投加一定比例的PAM和PAC(聚合氯化铝),进一步降低预曝气池中的固体悬浮物浓度。污水先流经PAC絮凝桶进行混合,产生细小絮状体,再流入PAM絮凝桶产生较大絮状体,从而能在初次絮凝沉淀池内较快地沉淀,降低固体悬浮物和部分COD。
4.2 以师资建设带动课程建设,重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KAB课程开设不足,学生对KAB课程的了解程度不高,学生参与KAB课程学习的热情度不高。但是学生对高校开设KAB课程的需求度占了近一半,说明高校在KAB课程开设中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4.3 运用 TRIZ 理念进行“双创”专业教育
将TRIZ 理论中的创新技术40 个创新原理应用在“双创”教育课程中,能有效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能激发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的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的发散思维。TRIZ理论被引进到“双创”教育课程中,有效改进传统枯燥、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启发大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有效拓展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将TRIZ理论运用在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置一定的TRIZ理论拓展,有助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双创”教育实效性。
4.4 以“双创”课程评价机制为抓手,助力“双创”教育新模式改革
高校“双创”课程质量怎样,“双创”教育改革效果如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双创”教育评价体系,依托科学手段,对高校“双创”课程进行评价。同时,高校可以依托第三方平台,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对学校“双创”课程进行评估,能有效避免高校创业课程教育资源的流失,提升创业教育的功能。通过以“双创”课程评价机制为抓手,助力高校“双创”教育新模式的改革发展 [5]。
第三,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会通过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而发挥效应。企业家信心会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过度投资的增加效应和对投资不足的削减效应;而在货币政策趋紧时,企业家信心会弱化货币政策对过度投资的削减作用,弱化货币政策对投资不足的加剧作用。但是,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4.5 依托校企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双创”成果转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企业的优势资源,构建校企共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高校更加科学、客观地选择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双创”竞赛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创青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同时,利于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参加“双创”竞赛。“双创”竞赛从最初项目的选择到最后项目完成就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系统,“双创”竞赛的作品很多将直接转化为社会需求的产品。因此,将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引入到“双创”竞赛中,既能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又能增强“双创”竞赛项目的竞争力。然而,诸多大学生“双创”竞赛的作品在参加比赛后就被搁置,应有的产业效能得不到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依托校企共建信息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将“双创”竞赛作品,通过企业需求的检验,转化为社会需求的产品,实现“双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如图3所示。
图3 “双创”竞赛成果转化模式
5 结 语
TRIZ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将其科学原理与方法应用在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中,既能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又能达到以赛促学,实现“双创”成果转化,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促进高校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深度融合,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1] 王秀莲.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数据分析与启示——以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赛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9):160-162.
[2] 吕涵. 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 2018(11):16-17.
[3] 李明,李大鹏. 高校TRIZ创新方法普及方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134-137.
[4] 宫晓慧. 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中的应用[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1-22.
[5] 崔佳. TRIZ引入高校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应用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6):27-29.
The Application of TRIZ Theory in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lnykj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8.html